• 2024-08-18 23:48:29

“易观”第二回——传统水墨的全新表述

新闻来源 / 《看艺术》 春季特刊  ISSUE24

      “易•观”的第一回展,是在2009年的时候,当时展览的主题是新工笔绘画提名展,囊括了新工笔画派的顶尖艺术家,展览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正是那次展览的成功,坚定了丹德力艺术中心把“易•观”作为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品牌继续推动下去的决心。时隔一年半之后,在龙年伊始,“易•观”第二回展在798的桥艺术空间盛装开幕了。此次展览并没有刻意区分工笔和水墨的界限,而是以整体水墨的概念为基准,穿起了整个展览。

      在如今艺术元素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些以传统水墨为载体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也开始研究如何赋予传统水墨以新的时代精神。那么如何构建中国传统水墨的当代性,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发展的主要线索。“易•观”--水墨“当代性”绘画提名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学术视角,探讨中国水墨语言在当下对于当代表述新的可能性。相对于上个世纪的水墨探索,这一代的水墨艺术家似乎更加关注自身的个人体验与精神反思,并试图构建与此相关的水墨视觉结构。或许正是这种探索的出发点的不同,赋予这一代水墨艺术家一种与时代相关的当代精神特质,也使得这一批水墨作品呈现出更为开放的视觉面貌。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2位艺术家的三十四幅画作,作品贵精不贵多,整个展厅的布置的精致有序。地址方面,则选在了一直以展出当代艺术为主的798艺术区临近主道的桥艺术空间,把展览放在这样一个具有当代气息的艺术区,让水墨的韵味与当代艺术的气息相碰撞,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向大家表达此次展览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追求中国传统水墨的当代性。 

      正如策展人栗宪庭所说:“当代艺术是一种在现代艺术基础上的国际共时性的艺术,只有当代艺术能消解中心与外围的问题。”或许正是这种“共时性”的艺术特征,赋予了这一代水墨作品与西方或者说国际中心艺术世界进行对话的可能性。而正是这种可能性,让水墨绘画的语言探索跳离了民族性的范畴,从而实现与当下世界的一种接轨。在这样的视角下审视目前的水墨绘画探索,无论是媒介与载体的开放性还是材料与技术的实验性,都让我们看到更加开放的水墨画发展前景。

      丹德力艺术中心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对水墨绘画以及相关艺术家做了大量系统性的推广及支持工作,并试图通过对这一代年轻水墨艺术家的学术梳理,推动本土艺术语言的当代化转型。水墨一直是中国艺术精髓之代表,相信由年轻一代艺术家所创作的,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水墨,在未来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PART OF THE MUSEUM

Our Partners & Sponsers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PART OF THE DANDELI

Our Partners & Sponsers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
Awesom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