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德力生活驿站之“尺水兴波:封泥与印章的艺术”演讲

篆刻是一种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其起源最初是为了实用。经过唐宋,在元明清时代的篆刻家,继承了秦汉玺印的传统,逐渐使篆刻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为欣赏的艺术,与书画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精神,很多人一定会说是书法。但是,艺术史家会告诉你另外一个答案:印章!

 
印的钤盖,我们平时说把印章盖上,这是很不专业的,应该是把印章“钤”上。印章的磨平很重要,一幅作品印章没有钤好就算废了。教人篆刻的录像带里说,磨印章时需要磨八字才能磨平,我觉得是这是前人在故弄玄虚。磨的平、磨不平是跟你正时针磨、逆时针磨没有关系,关健在于你能不能把这个印章拿住,在磨的过程中永远垂直于桌面,这个轴心不可以有任何晃动才可以把印章磨平。


今天,我就通过实物和图片,来给大家讲讲有关印章和封泥的知识。


最早的印章是权力的象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可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的习惯有“印”、“章”、“印信”、“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从战国直至汉魏,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在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它是古人用印留下的痕迹。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是泥面,所以拓在纸上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泥封。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纸的运用普遍起来以后,印章开始采取蘸上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就有了印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古印的白文为多。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如众所周知的“日庚都萃车马”。

 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


关于印章,我们要了解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首先是印章的材料。从战国至明清的官司私印材料,以铜为主,其它以金、银、玉、铁、水晶、玛瑙、象牙、犀角、树根、瓜蒂、果核、瓦印、石章等材料都有。传说元代王冕创始以花乳石治印,由于石质易于受刀,人们便竞相取用,从此印章由文人的自篆自刻代替了以往文人篆印工匠奏刀的形式,也就形成了“篆刻”这一专门性的艺术。


印“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图案,第二种是文字,第三种是文字和图案并兼。从印文的凹凸看,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阳文,第二种是阴文,第三种则为半阴半阳文。


古代的印大多有钮,以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螭、龟、蛇、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蛇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极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


所谓边款,或可称为印跋,是刻在印章旁边的东西。印章的侧面说明印章的文字。


印谱就是印章汇集起来的一个东西,比如说把画汇集起来我们叫作画谱,不叫画册,古人什么东西汇集起来都叫谱,把歌汇集起来我们叫歌谱,把菜汇集起来叫菜谱,这都是一个意思。


印屏和印谱不同,印屏是可以挂起来的,我们把很多的印章钤盖在一张纸上,把它用画轴裱起来挂起来欣赏,这就是印屏。


印规是一个直角尺,或者是圆的东西挖出1/4,通常是铜的,印章在钤盖时如果有个角钤盖不清楚,就可以用印规,当然这时的印规不能动的,再第二次钤盖,这样才不会出现重影,钤的更清楚。


下面,我们来分别讲讲历代的印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姓名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了下来。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能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阴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司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工”、“司徒”等名称。私玺除方形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表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动物图案。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权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以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外,还有吉语“敬事”、“相思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雅。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私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缪篆印](附鸟虫书)
缪篆印及它相近的鸟电书均是汉印中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

 

鸟虫书


[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亦不相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岣,故只用于私印。

 

杂形玺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入印的,这类印又称“四灵印”。

 

图案印


[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花押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代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于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为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

 

                                   九叠及“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印”

                                                                          
宋元之后,所谓的明各流派的篆刻兴起,因时间关系,暂时无法给大家一一介绍。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电话:86 10 67708966 传真:86 10 67709366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号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1号库 邮编:100124

京ICP备0900027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257 丹德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