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艺术的呼吸:丹德力画廊创始人及其团队访谈

 
                               撰稿:许隽隽     新闻来源:《融资中国》
 
    与“北京CBD”这位高调的邻居相比,与它仅十多分钟路程之隔的“竞园”却是一处温暖、安静的角落。虽然这里的咖啡馆常年看不到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甚至平日里也看不见什么客人,但是门前小黑板上的“今日推荐”还是一如既往的工整。


    同样都是由落寞的老工厂、旧仓库演变而来,位于朝阳区南磨房广渠路3号的“竞园”却透着一丝雅致和亲切。记者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底第一次来“竞园”时,天色渐暗的背景下,路灯在老仓库的砖墙上氤氲的暖色光晕,是那年冬天的温暖记忆之一。

 

  而这次来到竞园,则是为了另一处温暖的目的地——位于竞园1号库西北角的“丹德力艺术中心”(下称丹德力)。

 

  谈到这个以蒲公英的英文发音“dandelion”取名的艺术空间,首先一定要介绍这群在竞园1号库搭建自己精神家园的“大库人”(汇霖达库社群,昵称大库)。

 

  他们怀抱着“清晨有人将百分之百绿色的牛奶送上餐桌;上午悠闲地捧着一本喜欢的书,喝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中午与好友共享一餐定制的意大利美食;下午在一间环境优雅的艺术中心与艺术品进行心灵交流;晚上与爱侣在放映厅里看上一场浪漫电影,而这一切都可以足不出户”的乌托邦式梦想,他们拥有相互感应的艺术灵魂,他们是一群正在与北京“热恋”的台湾人。

 

  而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方温情、浪漫的土壤,丹德力才会像一颗自由的蒲公英种子,用平凡却美丽的姿态,落户到这里。难怪中心的主人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我是因为这里的邻居和这样有特点的空间才决定办艺术中心的,这和其他很多艺术中心的创办过程有些不一样。
 

  第三眼“情人”

 

  人们常说第一眼惊艳,第二眼才摄魂,而丹德力拥有让人看过第三眼后就会“死心塌地”爱上它的魅力。

 

  和艺术中心的名字一样,第一眼映入视线的是空间中大量质朴的直线设计,而简单实用的功能区划分极为低调,似乎每一面白墙都在尽职地告诉你“这里是艺术中心”。

 

  细品之下,又会发现艺术中心主人的品位和空间设计师萧孟逸的巧思已经和谐地融入到这个的空间里。棋盘式的玻璃天花板设计是仔细观察后的巨大收获,下午三四点的太阳透过玻璃在与之衔接的十米高墙上刻度时间,上演“光阴”和“光影”的故事。顺着木质的扶梯走到二楼,人字形梁架屋顶的高度优势不仅保留了空间上的呼吸感,而且坡度设计减少了视觉高度之外的留白部分。与此同时,玻璃天井下的架空露台设计,辟出了一个独立小展区,让人忍不住想就这样躺在地板上,注视这一方天空。

 

  在丹德力艺术中心里,有很多细节都在向你传递着“呼吸”的精髓。相信丹德力之所以拥有蒲公英一样新鲜的生命力,也源于它“没遮没拦”的呼吸空气、呼吸光影、呼吸艺术时的雀跃。

 

  也许有人好奇这里的主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创办这个艺术中心?他的艺术中心和别处的艺术中心又有怎样的不同?伴随这些问题的展开,丹德力的“第三眼”魅力也会揭开谜底。

 

  能让一个艺术中心迸发出与众不同光芒的光源也许不止一个:独特的空间设计、艺术品位高的展品以及长久以来坚持的独特艺术风格等等都是关键的因素,然而背后是怎样的团队在推动它们向前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王牌”。

 

  丹德力是一种“拼贴艺术”

  作为丹德力艺术中心的创始人,陈慧给人第一面印象知性、优雅,这种气质和艺术中心的气场相得益彰。如果不是因为事先知道她的职业,很难把眼前这位温婉的女士和她作为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律师本行联系在一起。有趣的是,当看到整个艺术中心干净利落的设计线条,以及主人营造出的感性氛围时,会不由地想到,或许正是融合了女主人职业和天性的“冲突”,丹德力艺术中心才会表现出一种挣脱束缚的自由感。

 

  陈慧很喜欢音乐和艺术,这种喜爱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就已经流畅地表露出来。采访还没开始,她就微笑着建议要来点音乐。这种畅快表达自己喜好的开朗,贯穿了整个下午的采访。

 

  “最初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这里的邻居和房屋的结构,而具体要拿这个建筑符号做什么,是后来才考虑的事情。之所以想到把它做成艺术中心,是受到旅美工笔画家赵秀焕老师的影响,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做她的总代理,于是艺术中心的构想就这样成型了。”陈慧轻描淡写地谈起丹德力艺术中心“诞生”的过程。在采访中她一直强调开设丹德力艺术中心是一个意外的意外,但在仔细阅读过陈慧的几篇随笔后,才明白这个冠以“蒲公英”之名的艺术中心,实际上凝结了主人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未来的希冀。

 

  信仰佛学的陈慧认为,艺术家创作时会进入一种“禅定”的状态。“其实每一张画的完成过程,就像我们必须要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样。赵秀焕老师曾经说过,她画画就像在打禅。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几天几夜加班写文件,但这些都是一个禅定的境界。”能够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是陈慧与客户艺术家们沟通的致胜法宝。在艺术中心的经营过程中,陈慧的角色既是“主人”又是“收藏家”,这种双重的身份让她原本就出色的沟通能力有了施展的平台。

 

  “就像公司融资一样,投资人想要找的一定是有创新、有市场前景的公司,除了要看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团队。在艺术品投资中,对艺术家的品格了解也很重要。如果你想要收藏某位艺术家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他绘画语言的稳定性,而且要看他是否能够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假如只是一成不变,那么投资回报也不会可观。我觉得收藏是一种天性,绝对不是盲目,如果在感受艺术的过程中加入投资的理念,那幸福感就是加倍的。”在这个时候,才会让人想起陈慧的老本行是律师,并且在企业融资、公司重组、并购方面具有多年实务经验。

 

  丹德力艺术中心对于陈慧的意义,就如同一幅“拼贴作品”。在这里她不仅可以拼贴自己的爱好与职业,也把对艺术的热爱和善于生活的温热体会交融在一起。“其实我的生活有一部分在这边,大库的建筑都是Loft风格的设计,我偶尔也会住在这边和邻居们交流,所以丹德力是一个很有‘人味’的艺术中心,如果常来的话,会感觉到我们整个团队是在用心做事。它已经不仅是一个表达艺术的空间,同时还填充着很温暖的存在感。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可以呼吸,可以让人在工作之余逃遁的地方。”

 

  当然从专业的艺术品经营和管理角度来看,陈慧还只能算是一个“外行”。好在她身后还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在支撑着她蒲公英一样飞翔的梦想。
 

    营销也需要“艺术化处理”

    在所有工作伙伴中,艺术项目总监刘永孜绝对是陈慧得力的“左膀右臂”。2003年12月她在澳大利亚获得了默尔本大学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并且在留学之前曾在多家外企公司市场部和销售部任职。这些经历让一开始就加入到丹德力团队的刘永孜,能够很好地帮助艺术中心建立起符合自己艺术品位的营销风格。

 

  “艺术品的销售和推介其实更多的是口头的,只要我们和客户有很好的沟通,这个可能比那些大型的广告更有意义。”刘永孜坚持不仅艺术品要有风格,收藏家更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为此,丹德力艺术中心除了平日里策展活动和学术性的展览,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些主题性的文化沙龙。“我们经常会举办一些艺术讲座,艺术心理学的课程,或者配合展览有一些小型的演奏会。这样不仅能够更加亲切地相互交流,而且也能培养他们在生活的艺术里,感悟到怎样的艺术品是适合自己的。”

 

  正如刘永孜所说,艺术品也许是沉默的,但却最有表达力。它完全能够暴露你内心的所思所想,只是平常人很难意识到。“这恰恰也反映了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艺术品的价值,这其实对大部分画廊或艺术中心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怎么给收藏家传达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即使专业人士也很难给艺术定一个合理的价位,而丹德力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找到一个对接的点,在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搭建一个桥梁。”

 

  作为一个商业性的艺术中心,仍然要靠经营艺术品为生,但刘永孜觉得做艺术品销售时,谁来收藏艺术品也很重要,价钱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培养文化“资助者”

  为了帮助丹德力预测未来的收藏趋势,并且引导丹德力艺术中心的藏家们找到各自最适合的收藏风格。陈慧请来了杭春晖做丹德力艺术中心的艺术顾问。

 

  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杭春晖一直致力于现代水墨人物的创作,并有多幅作品被广东美术馆、嘉得在线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其实每一个收藏家在每一段文化里都是充当着‘资助者’的角色。在西方的艺术史里美第奇家族不仅成就了艺术品购买的传奇,实际上也支撑起了整个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将来,丹德力希望能够通过慢慢引导,让我们的收藏家也变成这样一个角色。”杭春晖还幽默地说道,当然这不是一个丹德力、一个陈慧独自战斗能够实现的。

 

  为了准备年底的画展,杭春晖经常会一天画上十几个小时,很多天都不出工作室。说到中国的传统艺术时,学工笔画出身的他强调收藏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特点里选择一条脉搏和线索,“但绝对不是几百年前艺术语言的重复,还需要与当代的审美精神和审美趣味契合。”

 

  当看到杭春晖小熊系列的新工笔画作品后,会发现当传统的绘画技巧与现在的审美结合时,艺术品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语言,同时它所吸引的潜在收藏者被放大了很多倍。而这种新旧叠加的艺术表现形式,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信表达。“我希望丹德力未来能够推动这一批艺术家作品的市场化过程,并且这也能带动下一步收藏家的队伍建设。”

 

  随后,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正在丹德力展出的赵秀焕工笔花鸟作品,一番从用色到构图以及风格的细致评述,让记者不由感叹,只有充分理解了艺术品的表达语言,才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点,开始享受人类收藏美好事物的“本能”所带来的幸福感。

 

  虽然整个团队的采访用了两个下午时间,但是与他们围坐在桌旁,看画谈艺术,聊“幸福是什么”的过程,却时时都有如沐春风的舒畅感觉。我相信当陈慧在说“我们是用心在做事的团队”时,一定也能看见桌边捧着茶杯的客人们认可的眼神和微笑,而这个团队也是丹德力让人来了又来的 “第三眼”魅力。

电话:86 10 67708966 传真:86 10 67709366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号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1号库 邮编:100124

京ICP备0900027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257 丹德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文 | English